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举办2025年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
2025-09-18 16:42  


为深入落实学校选苗、育苗、壮苗校院两级协同培育体系要求,推动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,促进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9 17 日,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 2025 年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。

42687237e2061027c1953cd4cafd9aa3

本次大赛聚焦教学创新核心,分为教学创新材料评审现场教学展示及答辩两部分,全方位考察教师教学设计、专业特色融入与创新实践能力。教师们充分结合工科专业理论 + 实践的教学特点,将实验演示、工程案例分析、虚拟仿真技术等融入教学过程,多维度呈现教学创新成果。

琳琳老师:让工程经济计算贴近实践

琳琳老师以“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 —— 利息与利率” 为教学单元,打造 “智慧化 + 情境化” 课堂。课堂开篇,她借助学习通平台提前发布 “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存储方案” 预习任务,引导学生课前思考;现场教学中,结合生活问题引入 “资金时间价值” 概念,以 “污水处理项目前期资金筹备” 为例说明利息计算对项目预算的重要性,让经济知识与专业实践深度结合。课程思政融入环节,她以 “三峡大坝建设资金核算”“城市污水处理厂融资成本控制” 等案例为切入点,强调 “实事求是的数据态度” 与 “精益求精的计算精神”,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,契合教学大纲德育目标。

 

霜霜老师:让遥感技术教学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

霜霜老师以“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”为教学单元,依托课程教学逻辑与行业需求,打造“可视化 + 案例化 + 互动化”三维教学课堂。针对“遥感技术原理反射特性差异”这一抽象内容,她采用“实物演示 + 动态模拟”的方式。一方面,展示不同地物的电磁波反射率曲线实物卡片,让学生感受“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响应差异”;另一方面,借助动画模拟遥感卫星工作完整流程,讲解主流遥感卫星功能差异,将复杂原理拆解为四个易懂模块。同时,结合本土案例,引导学生分析“如何从遥感图像中提取环境质量信息”,使技术知识与区域环境问题深度结合。

 

袁海齐老师:让地球科学具象化

袁海齐老师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为教学单元。课堂上,他突破传统理论讲授的局限,利用 3D 打印制作的褶皱、断层地质模型,配合动态演示视频,直观呈现背斜成山、向斜成谷的地质演化过程;同时结合数字生态专业的学科特色,引导学生尝试用数据分析工具整理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的气候、植被分布数据,探索地质 - 生态联动规律,展示了基础概念 + 模型演示 + 数据实践的三阶教学法。

何青山老师:让环境微生物组教学跨学科融合

何青山老师以 “环境微生物组概述及案例分析” 为教学单元,打造 “理论 + 实操 + 案例” 三位一体创新课堂。针对 “宏基因组学技术原理与应用” 核心内容,何老师采用 “虚拟实验 + 文献解读” 模式:先屏幕共享展示 QIIME2 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操作界面,模拟 “从土壤样本测序数据到微生物物种注释” 流程,呈现 “质控 - 组装 - 注释 - 定量” 步骤;接着引入 “长江流域沉积物微生物组与抗生素耐药基因分布” 案例文献,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“如何通过宏基因组数据判断污染物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”,并要求每组提炼关键分析结论。

李家胜老师:用噪声污染链接专业与民生

李家胜老师以现代环境科学发展 —— 噪声污染为主题,打造沉浸式 + 互动式创新课堂。教学开始,他播放城市交通、建筑工地、校园自习室混合噪音音频,通过你被到了吗?” 抢答互动激发观摩教师扮演的 “学生” 共鸣;接着结合 2022 年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》与《“十四五”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,用数据图表展示我国噪声投诉占比,融入思政元素;讲解核心知识点时,他设计 “噪声控制途径案例抢答” 环节,展示 “汽车消声器”“高架桥隔音屏”“工人耳塞” 等案例,引导 “学生” 区分三大技术方向,关联数字生态专业特色,鼓励 “学生” 思考用大数据技术解决环境问题。

 

韩航老师:以技术应用点亮生态保护

韩航老师以 “遥感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在生态保护中的实践” 为核心,展现工科教师技术素养与教学创新力。课堂上,他用案例教学法,介绍北斗卫星监测生态红线、大疆无人机航拍植被覆盖、江苏生态环境监测平台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,并用短视频展示技术操作流程,让 “信息技术” 更直观;设计 “技术匹配案例” 互动任务,给出 “湿地生态监测”“工业废水溯源” 等场景,让学生分组讨论选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及理由,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。

学院评审专家组围绕教学设计思路、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、学情分析依据等核心问题进行提问,参赛教师均逻辑清晰、条理分明地回应,充分展现对课程教学的深度思考。专家组从教学材料规范性、教学目标与内容适配性、教学方法创新性、师生互动有效性及答辩表现等维度进行量化评分,现场记录评分细节并标注具体改进建议。

此次大赛举办,不仅为教师搭建了教学创新展示与交流的平台,更推动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。下一步,学院将持续深化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创的教学改革理念,将比赛中涌现的优秀教学创新案例在全院推广,为学校院办校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注入更多活力。

(文/图:陈纳 审核:李亚林)

关闭窗口

河南工程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

地址:河南郑州新郑龙湖镇河南工程学院2号实验楼;邮编:451191